中国自古有着“宠儿”的传统,尤其是家中的幼子往往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甚至是宠溺。宋朝时期,曾有一位县令在年老时喜得贵子本信选配,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他写下了一副对联来庆祝这份难得的幸福。然而,这副对联却引起了一位秀才的注意,这位秀才路过时指着对联大笑,并预言道:“你命不久矣!”这个奇怪的预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县令原本是一个寒门出身,经过多年辛勤努力,终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仕途,担任了一个不太显赫的官职。随着事业的稳定,他的家庭也变得更加美满。然而,在他年过半百时,竟然迎来了自己的一位儿子。这份突如其来的喜悦令他激动不已,他对这个儿子的到来充满了无尽的喜爱和希望。
为了庆祝儿子的满月,赵员外特地邀请了许多亲友和文人墨客聚集在家里。他不仅想要热闹一番,还希望请这些文人给自己写一副对联,以彰显自己的一份学识。赵员外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的人物,所以来参加宴会的文人们也不在少数。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写一副既能体现赵员外才学,又能得到大家赞赏的对联。因为这副对联将会贴在赵员外家的大门上,所以文人们都格外小心,生怕写得不好让别人笑话。
展开剩余81%这时,一位衣着华丽的男子大步走到众人面前,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笔墨。只见他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地写下了那副对联。周围的文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大家纷纷称赞他的文采。这位男子不仅仅是个普通的秀才,背后还有着更深的背景——他是当朝工部侍郎的儿子。大家都纷纷称赞这位秀才才高八斗,也不吝啬对他的赞美,赵员外自然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便点头称赞。
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一个不起眼的瞬间。就在此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穷书生从赵员外的家门口路过。他穿着一件已经褪色的蓝色衣袍,举止淡定,嘴里冷笑着说道:“这样的对联也敢贴在门口?”周围的人都被这句话吓了一跳,连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也被激怒了。他从小便习惯了别人对他的奉承,哪里受得了这种嘲讽,顿时怒气冲冲地回击道:“你一个穷书生,懂什么?”随后,他命令门口的小厮把这个书生赶走。
然而,这位穷书生却不慌不忙,反而冷笑着说:“我虽穷,但志不穷。”听到这句话,倪兴官气得脸色发青,便质问道:“你觉得我写得哪里不好?”此时,这位穷书生名叫吕蒙正,他神秘地一笑,低声对赵员外说道:“你这副对联有问题,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他的话顿时让赵员外心头一紧,赶忙走到吕蒙正面前,请他指点迷津。
吕蒙正毫不犹豫地揭示了对联中的致命错误:“这副对联颠倒了人伦秩序,藐视了君主与父母。‘子当承父业’,而‘臣必报君恩’,此二者的位置显然不对。子应当在父之前,臣应当在君之前。”当赵员外听到这些话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原来这副对联的排列顺序实在是大错特错。如果有心人想要栽赃陷害,自己一家无辜的性命也可能因此丧命。想到这里,赵员外不禁满头大汗,立刻请求吕蒙正重新为自己写一副对联。
吕蒙正却淡然一笑,说:“无需重新写,只需将几个字的位置交换一下便可。”于是,他便将原对联改为:“君恩臣必报,子当承父业。”看似简单的改变本信选配,却避开了之前的错误,避免了潜在的危险。赵员外听后,心头大喜,不禁对吕蒙正竖起了大拇指。
此时,赵员外心中突发奇想,决定给吕蒙正出一个上联,想考考他的才智。他抬头望着吕蒙正,笑着说道:“未老思阁老。”吕蒙正看了一眼,毫不犹豫地答道:“无才做秀才。”这对答如流的才华让赵员外大为赞赏,他忍不住笑出声来,称赞道:“好!真是好!”看到吕蒙正才思敏捷,赵员外心生一计,便邀请他到家里坐一坐。
当吕蒙正入座后,赵员外心里盘算着一件事。他看着眼前的吕蒙正,突然想起自己尚未婚配的女儿。作为父亲,他想为女儿找一个合适的丈夫,而吕蒙正的才华让他觉得这位穷书生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于是,他决定把女儿叫来,让她看看这个年轻人。赵员外的女儿赵小姐也对吕蒙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觉得吕蒙正气质不凡、谦和有礼,两人一见如故。
消息很快传开了,很多人都对赵员外为何将女儿许配给一个穷书生感到好奇。毕竟,吕蒙正只是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而赵员外却是官宦之家,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然而,赵员外心里明白,吕蒙正的非凡才华以及不卑不亢的气度让他相信这位年轻人注定不凡,值得信任。果然,赵员外的眼光没有错。吕蒙正最终成为了赵员外家的女婿,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吕蒙正不仅在学术上有所突破,最终成为状元,甚至在公元988年登上了丞相之位。他不仅在政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也以其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品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作为三任宰相,吕蒙正的一生为大宋朝政贡献良多。他的高尚品质也让宋真宗深感敬佩,以至于在吕蒙正身体健康不佳时,破格提拔了他的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吕蒙正在晚年并没有选择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宰相位置,而是将机会留给了自己的侄子吕夷简。宋真宗对此颇感疑惑,毕竟吕蒙正的七个儿子都在朝中任职,但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侄子。然而,吕蒙正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认为吕夷简更为适合这个职位。最终,吕夷简也成为了大宋的贤相,证明了吕蒙正非凡的眼光。
吕蒙正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从一个贫寒书生成长为大宋的宰相,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发布于:天津市实盘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